用户登录 | 注册

无障碍浏览 适老版

繁体| 英文版 | 日本語

  • 首页
  • 区域概况
  • 政务新闻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数据开放
  • 网站导航

首页 > 信息公开 > 重点领域政务信息 > 医疗卫生

    抗“疫”也要抗“抑”高新区人民医院24小时心理咨询热线守护居民“心”健康


    【信息时间: 2022-03-16 15:35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 苏州高新区(虎丘区)社会事业局】 【打印】 【关闭】

    “医生,您好。我是一名居家隔离人员,我最近感觉很烦躁,还有些胸闷、心慌,晚上也老是失眠……”随着心理咨询热线接通,电话那头传来了充满焦虑的声音。

    “我理解您的感受,请您继续说说看。”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孙志辉一边鼓励咨访者充分表达情绪,一边迅速记录当事人求助信息的关键点。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人们的紧张、焦虑、恐慌等负面情绪也悄然滋生,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心理咨询热线每天都会接到很多类似的咨询。“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改变,有人因疫情感到害怕恐慌,有人因正常的生活节奏被打乱而焦虑,还有人甚至出现对感染病例的抱怨、愤怒等情绪,疫情的反复,或多或少让人产生烦躁、焦虑、抑郁、恐慌等负面情绪和身体不适等,这些都是应激反应。因此,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建立正确的心理认知,对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意义重大。”孙志辉主任介绍,心理热线咨询者的主要情绪反应就是对疫情的焦虑、抑郁、过度担心,这样的问题大约占咨询热线的70-80%。

    疫情期间如何做好自身情绪调节?对此,孙志辉主任提出了四点建议。一,保证规律的生活和正常作息,保持健康饮食,适当运动和娱乐,避免过度投入工作或过分劳累;二,避免对疫情过度关注,避免因过度接收信息而导致的压力;三,学会识别自己生理和情绪上的不适,这些可能表现为失眠、食欲差、心慌、头昏头痛等,也可以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容易发怒,注意力不能集中等,接受自己有焦虑和恐惧的情绪,这是个体面对危机时的正常反应,不要否认和排斥它们;四,当不良反应较轻时可以通过放松训练自我调整,但当身心因此受到严重影响时,要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

    此外,孙主任还特别指出,一线医务人员、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众多疫情防控工作人员,也是需要情绪调节的重点人群。他们工作繁忙复杂且时间长,民众需求多,工作压力大,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和职业倦怠。“一线抗疫人员自身要注意劳逸结合、及时疏泄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如果有明显情绪不适时,不能硬扛,要及时向专业心理医生求助,纾解压力。”孙主任说。

    据了解,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心理咨询热线每天24小时在线,由专业心理咨询师提供心理咨询援助服务,根据咨询者的情绪状态、应激反应强度及心理耗竭的风险划分“红”“黄”“绿”不同等级,为不同风险等级的个体开展不同形式、不同侧重点的心理援助服务,切实做到全面、密切、有效的心理健康保障。(秦源)

相关文件

分享到:
  • 【打印页面】
  • 【关闭页面】
主办单位:苏州高新区党政办公室   地址:苏州高新区科普路58号   邮编:215163
电话:0512-68251888   传真:0512-68251579

苏ICP备 10215531号 网站标识码:3205050028 苏公网安备32050502000387号    网站支持IPV6


你是第 位访问者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