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注册

无障碍浏览 适老版

繁体| 英文版 | 日本語

  • 首页
  • 区域概况
  • 政务新闻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数据开放
  • 网站导航

首页 > 信息公开 > 重点领域政务信息 > 乡村振兴

    又到蔺草收割时 浒墅关草席编织忙


    【信息时间: 2024-07-22 14:58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 浒墅关经开区(镇)】 【打印】 【关闭】

    炎炎夏日,刚出梅,持续高温就袭来。在过去没有空调的年代,一张草席、一顶草帽,清凉了江南人的夏天。浒墅关早年盛产淡水草,由此成就了历史上声名大噪的草席——关席。

    10月种草,隔年小暑前后收割,最近,收割席草的时候又到了。浒墅关草席制作传承人施永赳已经在蔺草田里紧张的忙碌起来。席草经历过冬春两期,还有黄梅雨季的滋润,现在已经彻底成熟。相比其他地方,江南的席草弹性更足、质地更好,织出的草席也更有品质。小暑前后,种草人起早贪黑,头顶烈日,脚下生风,把席草从泥地里收割回来,要赶在几天之内将其撕开、晒干、捆好,存到仓里。

    今年梅雨季雨水充沛,田里的席草成长迅速、质地也很好。种草人弯下腰,一边割着草席一边挪步向前,同时,熟练的抖落席草中的杂草。收割回来的席草,在庭院里摆成扇形状,通过太阳的温度和地上的热度,慢慢带走席草的水分直到干透,随后,被捆扎成摞,成为制作浒墅关草席的原材料。收割后,种草人按长短分拣席草,先选长席草再选短席草,然后根据草的长短编织不同宽度的草席。

    一草一席,承载的是情感,编织的是技艺,传承的是文化。作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浒墅关草席织席的工艺十分繁复,劈麻、牵筋、上扣……环环紧扣,每道工序都十分考验织席人的手上功夫。一床席子以麻线为经,以席草为纬,经纬交错进行编织,一共1万余根草才能织成一张席。清人张芬在《浒墅竹枝词》中便有描述:“榆荫满地午天晴,绿涨南湖野岸平。茅屋几间连麦陇,短篱风度席机声。”

    “关席”织工精细,席草扣得紧,席边做得光。素有“碗水不漏,祖代传用”之美誉。夏日,当人们洗过澡,躺在这种用淡水草织成的席子上,很是舒爽。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浒墅关草席通过当代工艺赋能、开设体验空间和设计活态传承方式,将草席应用于软包家具、包袋、鞋履等不同产品中,构建了“浒墅关草席”独有品牌,激活“浒墅关草席”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草荣千年,浒墅关人用一根根蔺草,一缕缕麻线,再一寸一寸编制出的草席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如今,织席机的压筘声仍在回响,传承了千年的蔺草依然飘香,精美的现代蔺草制品正沿着非遗传承之路,走得更远。

相关文件

分享到:
  • 【打印页面】
  • 【关闭页面】
主办单位:苏州高新区党政办公室   地址:苏州高新区科普路58号   邮编:215163
电话:0512-68251888   传真:0512-68251579

苏ICP备 10215531号 网站标识码:3205050028 苏公网安备32050502000387号    网站支持IPV6


你是第 位访问者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