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注册

无障碍浏览 适老版

繁体| 英文版 | 日本語

  • 首页
  • 区域概况
  • 政务新闻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务服务
  • 政民互动
  • 数据开放
  • 网站导航

首页 > 信息公开 > 重点领域政务信息 > 基层政务

    央视《寻百强 看中国》走进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


    【信息时间: 2023-12-08 15:39   阅读次数:   信息来源: 苏州科技城管委会】 【打印】 【关闭】

    11月30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推出的大型融媒体系列节目《寻百强看中国》走进苏州高新区,通过近一小时的直播,以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内容为核心,聚焦苏州高新区“绣”美山水与科技人文,并同时在快手、哔哩哔哩、咪咕视频等十多家大型新媒体平台上进行直播宣传。

    直播中,记者带领观众前往中国刺绣艺术馆、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树山村、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四处,充分探索苏州高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与大力发展的科技创新魅力。

    在第一站,中国四大名绣之一苏绣的发源地——镇湖街道,当地负责人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苏绣艺术的起源、传承与发展,镜头中展示的一幅幅双面绣作品更是让人大开眼界。“家家有绣绷,户户有绣娘。”镇湖常住人口2.5万,有绣娘8000余人,直接或间接从事刺绣产业的人员已超万人,还造就了多名国家级刺绣工艺大师,产出的苏绣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远销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了苏州市的一张精美的文化名片。

    在位于苏州科技城的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一台台精密仪器正在各个实验室内有条不紊地运转。苏州医工所是最早落户于苏州高新区的“国字头”大院大所,围绕医用光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等研究方向,设立9个研究室,获批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所人员总数达1300余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13人,国家重大/重点项目首席科学家23人,在显微光学成像、体外诊断、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技术方面已形成核心竞争力,并作为科创策源地促成“化学发光分析仪”“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等一批科创成果在苏州转化落地。

    漫步树山旅游步道,享别样乡村风情。在通安镇树山村,记者与当地负责人畅聊树山村的前世今生,并走进一家商户亲身体验其中的服务。据了解,树山村有约400户农家,占地面积5.2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4700多亩,集聚21家精品民宿,40余家农家乐,咖啡店、手工艺工作坊、花艺小店等一系列特色业态不断涌现。在2000年,树山村调整产业结构,打造翠冠梨、杨梅、云泉茶“树山三宝”品牌;2008年开始,每年举办树山梨花旅游文化节,吸引游客人数超百万人次,旅游收入约1.5亿元。

    芦苇密布、栈桥探幽,画面定格在波光粼粼的太湖水之上,一艘游船正载着记者泛舟碧波,这里是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占地230公顷,湿地面积163.3公顷,湿地率达71%,通过清塘清租、湿地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等,已记录野生鸟类17目51科16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种(黑脸琵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7种,江苏省重点保护动物57种,是全国湿地保护“退塘还湿、退渔还湖”的典范,也是全国首批、苏州首家正式挂牌的国家湿地公园,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东依2500年历史的苏州古城,西临烟波浩渺的万顷太湖,节目中展示的苏州高新区就如同苏绣中的“双面绣”,一面绣着山水文化,一面绣着科技创新。在2022年,苏州高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66亿元、增速3%,列全市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2亿元、同口径实现正增长,荣获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地区,区域发展保持蓬勃向上的良好态势。2023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9亿元、增长5.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9.5亿元、增长22.2%。

    一直以来,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秉承绿色发展的生态建设理念,全面落实“一湖一策、一山一策”,依托“真山真水”的优质生态资源将“科技、山水、人文”汇聚于此。以科技力量推动创新,以生态底色凝练人文,太湖科学城功能片区正持续不懈地融合发展,在不断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昂扬前行,引领一个更加繁荣、更加可持续的明天。

相关文件

分享到:
  • 【打印页面】
  • 【关闭页面】
主办单位:苏州高新区党政办公室   地址:苏州高新区科普路58号   邮编:215163
电话:0512-68251888   传真:0512-68251579

苏ICP备 10215531号 网站标识码:3205050028 苏公网安备32050502000387号    网站支持IPV6


你是第 位访问者
Baidu
map
Baidu
map